大数据“杀熟”详细介绍
“大数据杀熟”并非一个新鲜玩意了,但它所引起的重视远远不够。
我们希望通过采访专业的程序员、算法工程师、法律专家等人士来找到哪怕一丝的使用技巧和方式,来避开所谓的“大数据杀熟”。让人难过的是,得到的回复大多是“没办法”“不可能”“看运气”“维权渺茫”。
这只是一个结论。当我们深入研究了“大数据杀熟”过程、维权方式和途径之后,生出一种“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的无力感,也压着被大数据“杀熟”的每一个人。
那么大数据背后的技术路径是怎样的?这种做法背后隐藏的商业逻辑又成为了谁的“致富经”呢?“大数据杀熟”,对于每个活在互联网世界里的人都不是个陌生词汇,据公开资料记载,“大数据杀熟”是在2018年被广泛关注和报道的。
不过,我的一位程序员朋友告诉我,早在2017年,他就在滴滴上经历了大数据杀熟:“比如我和我媳妇同时打车,同时发起,同样的起止点,我的定价每次都会贵一些,因为我每天都要打这个路线的车,我媳妇是偶尔会打,就感觉是分析出来熟客吃定的感觉。”
无独有偶。
我身边的同事也分享了她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,巧合的是,她同样也是在使用滴滴。
“2016年左右,我家住在丰台区的怡海花园,每天到海淀的上班 ...